3月2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发布消息称,近期汽车市场促销降价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结合近期各方反映的情况,中汽协会认为此轮降价的炒作应尽快降温,使行业回归正常运行状态,确保全年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中汽协分析指出,2022年上半年,疫情对汽车产业链与供应链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此国家出台了稳增长政策,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因地制宜推出促销政策,使得汽车行业逐步回归正常运行。2023年,1-2月份汽车行业整体销售下降明显,企业终端库存急剧上升,经营压力加大,企业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库存;政府层面,包括湖北省在内的地方政府与企业联合推出了较大力度的促消费政策,旨在拉动本地汽车消费,为企业纾困解难。
中汽协认为,此轮短期的促销原因是多方面的,各企业推出的优惠车型多为长库龄、老款或滞销库存车型。在终端市场,这些车型此轮促销前已经有了可观的优惠价格,终端宣传为了吸引眼球,夸大降价力度,增加获客,对消费者容易产生误导。中汽协会呼吁,营销宣传要得当,媒体报道应该客观准确。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飞速增长,对燃油车造成了挤压。除老牌豪华汽车需求较为稳定外,大部分合资品牌燃油车陷入了困境,成为价格战的主体。中汽协预测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达到900万辆,保持较快增长。同时,中汽协也指出,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但燃油车也在加速技术升级,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新变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两者是共存关系,共同满足不同消费需要。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做出自我选择。
笔者注意到,在各地方与各大汽车企业联合推出优惠政策后,国内乘用车销量并未增长。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3月份前两周国内乘用车销量为41.4万辆,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11%,消费者观望心理明显。中汽协分析指出,尽管降价处理库存,适当回收成本是正常经营措施,但不能因此沦为价格战。价格战不会长久,物有所值是永恒的商业法则。汽车企业应该着眼长远,在产品技术、质量、服务、品牌力等方面多下功夫,致力于高质量发展。此外,地方政府在稳增长、促消费的过程中,方式方法要得当。政府、企业、媒体应对此理性看待,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同时,社会和媒体应对汽车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消费心理和市场氛围。